继昨天官媒把游戏称为“精神鸦片”之后,今天,官媒又是利空三连。
先是科技部官网刊文表示:饮酒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。
文章是上午9点发的,前两天还生龙活虎的白酒板块再度陷入萎靡。
然后,晚上新华社发文表示:警惕电子烟流向未成年人。
本来,盘前悦刻因为成功申报国内首个电子烟临床试验而大涨16%。新华社这篇报告一出,股价立马跳水。截止发文,只涨了3%左右。
再接着,新华视点又发文表示:身高焦虑就打“增高针”?危险!
从教培,到游戏,再到白酒、电子烟、生长激素。看来,一切不利于生三胎的行业,都要被媒体敲打一遍。
虽然短期内这些方向需要回避,但我认为这些“似是而非”的利空导致的下跌,长期来看就是黄金坑。
毕竟,之前官方表过态:最近的政策只针对教培,无意于伤害其他行业。
只是最近教培行业被整的太惨,大家才会对这些所谓的“利空”比较敏感。
但无论白酒、游戏、还是电子烟和生长激素,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是不会变化的。
当然了,我说的是长期,短期还是在不受政策恐吓的科技行业里玩耍吧。
……
说说其他重要的:
1,科技股再度反包
真的想说一句“正如我们所料”。今天,锂电、光伏、芯片三剑客再度大涨,其中锂电掀起了涨停潮。
昨天大家还在喊“芯锂苦”,今天立马就“芯锂乐开了花”。
说实话,今天这种暴涨,也超出了我的预料。
我们昨天给科技股推演了三种剧情:
1)悲观剧情:科技股继续大幅杀跌,此后经历一段时间的修复。
2)中性剧情:科技股上演大跌次日规律,盘中恐慌,然后拉起。
3)乐观剧情:科技股直接高开高走,实现反包。
我们本以为中性剧情发生的可能性更大,没想到在几乎没有任何利好的情况下,竟然走出了“乐观剧情”来。
如果非要去解释,只能说是因为“现在就是科技牛市”,所以每次调整都是机会。
无论调整的时候多么恐怖,看起来多么像衰退,但事后来看,只是一次稍微大一点的分歧而已。
但这种“每次跌下来都能拉回去”的剧情,一旦成为大家的共识之后,就有可能在某一天来一次真正的下跌。
这就是我之前说的“狼来了喊多了总有一次是真的”。
去年2月份之前,白酒也曾经上演过类似的剧情,但终于在春节之后来了一次大崩盘。
不过,现在科技股走势依然很好,目前还没有明显风险。等我看到的时候,再提醒大家。
2,当前最好的策略是什么?
现在的行情就是抱团行情。强者恒强,弱者恒弱。
这时候,“怕高都是苦命人”;这时候“讨论估值没有太大意义”;这时候“上涨不言顶”。
最好的策略就是:启动买龙头;分歧买龙头。
1)启动买龙头
只要是科技股的分支,启动第一天就想办法买进去,买逻辑最硬的,走势最好的。
比如最近的miniled,储能,工业软件等,只要在启动第一天买入,后面都有很大的溢价。
2)分歧买龙头
任何牛股的上涨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上涨中,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鬼故事而大跌。比如,昨天的芯片就因为一则控制芯片价格的消息而下跌。
但如果你判断只是“分歧”,而不是“衰退”,那么每次调整后,依然要关注那些抗跌的龙头。
比如,昨天科技股衰退,但光伏中的硅料,锂电的中游材料,军工等都是抗跌的,而今天这些方向就是领涨的方向。
最后提醒下大家,我这里说的“龙头”,是真正有基本面支撑的核心标的,而不是那些概念龙头。
3,选择和共振的股票
最近,总有人问:某某票这么好,为啥不涨?
扪心自问,腾讯,茅台这些公司究竟好不好?
当然是很好的。甚至是万里挑一的。
但为什么不涨呢?
从基本面的角度,可以理解为行业景气度下降了,公司成长性减弱了等等。
但就拿茅台来说,去年大家热捧的时候,谁不知道茅台未来增速一般呢?当时大家都爱听“5年的故事”,追逐所谓的“确定性”,所以就能把茅台炒到70倍PE。
现在呢?茅台的基本面变化了吗?
并没有。
变的是投资者。
现在大家不喜欢“确定性”了,开始喜欢“高成长”了,那么“茅系列”就被“宁系列”远远甩在了身后。
所以,对于中线投资者来说,不仅要选择好的票,也要选择中期景气度好,符合市场审美的。
只有和共振,才能催生大牛股。
典型代表是北方华创。3个月间,北方华创还是那个北方华创,股价却翻了3倍。
北方华创一直优秀,但优秀的公司也需要东风吹过来。
这就是股市潮起潮落的终极秘密。
就说这么多吧,明早回答大家的留言。晚安了!
关注 股市一天
让投资更有谱
千山万水总是情,点了在看涨不停